當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競爭進入 “品牌化 + 本地化” 深水區,阿里巴巴旗下兩大核心平臺 Lazada 與天貓完成了歷史性的系統級打通。這場覆蓋商品、數據、服務與供應鏈的全面協同,以 “一鍵輕出?!?項目為載體,徹底改寫了中國品牌進軍東南亞的傳統路徑。從蕉下、babycare 到飛利浦、樂扣樂扣,首批知名品牌的入駐驗證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而其背后 “零門檻入局、全鏈路托底、階梯式成長” 的設計邏輯,正推動阿里 “全球電商一張網” 戰略落地生根。
一、核心突破:系統級打通構建 “無界” 出海通道
此次 Lazada 與天貓的全面聯動,并非簡單的流量導流,而是通過底層系統的深度耦合,實現了從店鋪搭建到履約售后的全流程效率革命,其核心突破集中體現在三大維度。
(一)“一鍵啟動” 的店鋪與商品協同
以往天貓商家出海東南亞,需經歷注冊店鋪、重構商品體系、適配本地規則等多重繁瑣流程,僅店鋪搭建與資質審核就需耗費數周。如今通過系統打通,商家在天貓后臺點擊專屬入口即可完成 LazMall 店鋪的自動生成,無需重復注冊或提交資質。AI 技術成為關鍵賦能引擎:商品標題、詳情頁等信息經多語言翻譯系統自動轉換為東南亞六國語言,同步完成貨幣單位與合規標簽適配;智能店鋪裝修工具則基于本地消費偏好優化頁面展示,實現 “一次上架,雙端銷售” 的無縫銜接。參與內測的商家反饋,從報名到首單出貨平均僅需 3 個工作日,效率提升超 10 倍。
(二)“全鏈托底” 的運營成本優化
為破解傳統出海 “高成本、高風險” 的痛點,Lazada 構建了覆蓋物流、客服、售后的全鏈路托管體系。商家僅需將商品發至國內指定中轉倉,后續國際運輸、東南亞本地倉儲分揀、“最后一公里” 配送等環節均由 Lazada 自建履約網絡承接,核心城市可實現 72 小時送達,退貨率控制在 5% 以內,遠優于行業平均水平。更具吸引力的是成本兜底政策:國際運費、多語言客服團隊運營、廣告投放等費用全部由平臺承擔,甚至商品出境后的跨境退貨成本也由 Lazada 全額覆蓋。這種 “零額外運營費用” 模式,讓中小品牌無需組建海外團隊即可試水東南亞市場。
(三)“數據驅動” 的智能運營支撐
依托 Lazada 在東南亞積累的海量消費數據與 67% 的 AI 工具使用率(遠超區域 37% 的平均水平),平臺為天貓商家提供了精準的本地化運營支持。智能選品工具結合六國市場的搜索趨勢與熱銷榜單,向商家推薦適配需求的商品方向,例如針對泰國市場的防曬美妝、越南市場的母嬰用品等;AI 客服則可 24 小時響應多語言咨詢,結合本地溝通習慣優化互動話術;廣告投放系統通過用戶畫像分析,自動匹配高效營銷場景,助力商家首周曝光量提升 300%。
二、戰略動因:補位供需短板,卡位東南亞市場
Lazada 與天貓的全面打通,是阿里巴巴應對東南亞市場競爭格局與內部資源整合需求的必然選擇,背后暗藏三重戰略考量。
(一)破解 Lazada 品牌供給短板
作為阿里東南亞電商版圖的核心,Lazada 雖已覆蓋六國超 6 億消費者,但長期面臨高端品牌與豐富 SKU 供給不足的問題。而天貓沉淀了超 30 萬個品牌旗艦店與數億級 SKU,在服飾、家居、美妝、3C 等品類擁有成熟的品牌資源與供應鏈能力。通過系統打通,Lazada 可快速引入中國優質品牌貨盤,填補高端商品空白,與 Shopee 等競品形成差異化競爭。例如飛利浦的智能家居產品、蕉下的防曬系列入駐后,迅速豐富了平臺的中高端選擇,提升了對都市消費群體的吸引力。
(二)降低天貓商家出海門檻
過去中國品牌拓展東南亞市場,往往面臨 “三重壁壘”:本地化運營能力不足,需重新組建團隊適配語言與文化差異;供應鏈成本高企,國際物流與倉儲投入巨大;政策風險難控,各國合規與匯率波動影響收益。此次 “一鍵輕出?!?模式通過平臺資源整合,將這些壁壘悉數打破 ——Lazada 的本地團隊解決合規與營銷問題,自建物流降低供應鏈成本,人民幣直接收款與匯率鎖定服務減少匯損風險。這種 “輕資產、低風險” 的路徑,精準契合了后疫情時代商家 “謹慎試水、快速驗證” 的出海需求。
(三)落地 “全球電商一張網” 戰略
此次打通是阿里推進國內外電商一體化的關鍵落子。此前集團雖有多次跨境業務嘗試,但均未實現核心平臺的系統級協同,導致資源分散、效率受限。如今將天貓的 “品牌長板” 與 Lazada 的 “本地化能力” 深度拼接,形成了 “國內供應鏈 + 海外運營網絡” 的協同閉環。這種內部資源的高效盤活,不僅降低了整體運營成本,更構建了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為后續向其他海外市場復制奠定了基礎。
三、生態價值:商家、消費者與行業的共贏重構
這場平臺聯動不僅是阿里內部的戰略升級,更對商家、消費者乃至東南亞電商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價值重構效應。
(一)為商家創造 “階梯式成長” 路徑
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商家,Lazada 設計了差異化的成長方案:初創型商家可通過 “輕出?!?模式零成本試水,快速驗證市場需求;成長型商家借助平臺的流量扶持包與爆品打造計劃,實現銷量快速爬坡;成熟型商家則能獲得本地化咨詢、本地備貨指導等定制化服務,完成從 “跨境銷售” 到 “本地運營” 的深度轉型。這種階梯式布局,讓商家可根據自身能力逐步深化海外業務,避免了傳統出海 “一步到位” 的風險。
(二)為消費者提供 “更優選擇 + 更好體驗”
對東南亞消費者而言,平臺打通帶來了雙重利好:一方面商品豐富度顯著提升,從符合本地審美的家居用品到適配熱帶氣候的防曬產品,中國品牌的加入填補了諸多品類空白;另一方面服務體驗持續優化,72 小時送達的時效、多語言客服的響應、便捷的退換貨流程,讓跨境購物的體驗向本地消費看齊。例如印尼消費者以往購買中國優質母嬰用品需等待 1-2 周,如今通過 LazMall 店鋪下單,最快 3 天即可收到貨,滿意度大幅提升。
(三)為行業樹立 “協同出海” 新標桿
在跨境電商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Lazada 與天貓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全新范本:它跳出了 “單一平臺單打獨斗” 的傳統邏輯,通過內部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既降低了商家成本,又提升了平臺效率。這種 “供應鏈端集中賦能 + 運營端本地化支撐” 的模式,正改寫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競爭規則,倒逼其他平臺加速資源整合與服務升級。業內分析指出,這種協同運作讓阿里在東南亞的資源更集中、優勢更明顯,為其鞏固區域市場地位增添了重要砝碼。
四、前景展望:從 “輕出?!?到 “深扎根” 的進化
Lazada 與天貓的全面打通只是起點,隨著模式的持續迭代,一個覆蓋更廣、協同更深的跨境電商生態正在形成。從短期來看,“一鍵輕出?!?入口將逐步向全體天貓商家開放,預計年內將帶動超 10 萬商家進入東南亞市場,進一步豐富平臺商品供給。從中期來看,隨著更多商家完成市場驗證,本地化備貨比例將持續提升,Lazada 的區域倉網利用率與履約效率將實現再升級。從長期來看,這種 “國內平臺 + 海外平臺” 的協同模式有望復制至阿里的其他海外業務板塊,真正實現 “全球電商一張網” 的戰略愿景。
對中國品牌而言,這場聯動打開了通往東南亞市場的 “快速通道”;對東南亞電商市場而言,它注入了新的競爭活力與發展動能;對阿里巴巴而言,這標志著其全球化戰略從 “單點突破” 進入 “生態協同” 的全新階段。在這場由系統打通引發的變革中,各方的價值訴求得以精準匹配,而一個更高效、更開放的跨境電商生態,正悄然成型。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將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余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