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建突圍
過去很長時間里,大型物品因體積大、運輸成本高,長期面臨配送周期長、用戶體驗差的問題,而沃爾瑪正通過專屬履約中心的建設填補這一服務空白。
日前,有消息稱沃爾瑪將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Kings Mountain投資約3億美元,建設新的電商履約中心,提升在線訂單的配送速度。

沃爾瑪再斥巨資?圖源:talkbusiness
詳細來看,這項投資3億美元的項目預計將于2027年投入運營,總建筑面積達120萬平方英尺(約11.1萬平方米),將創造超過300個本地就業崗位。與常規履約中心不同,該配送中心重點聚焦于運送大型物品,例如括庭院家具、割草機等,最快可實現次日達。
客觀來講,在跨境電商領域,送貨速度一直是消費者最重視的因素之一,配送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是否下單。
此前就有數據顯示,約有四成消費者曾因配送速度未達預期而放棄購買,這其中也有超半數消費者表示,倘若平臺無法滿足自己的送貨速度要求,就會轉向其他電商平臺購物。

因送貨太慢而棄購?圖源:netkeizai
對于本次新建履約中心,沃爾瑪美國供應鏈高級副總裁卡麗莎·斯普拉格(Karisa Sprague)表示:“隨著我們電子商務業務的持續增長,這一新配送中心將在提升客戶服務效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2.巨頭博弈
近兩年來,沃爾瑪一直在為電商轉型而努力,在今年6月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上,沃爾瑪也向投資者表示:“沃爾瑪正在努力提升其作為數字購物場所的形象。”
好消息是沃爾瑪的努力沒有白費,其在電商業務中的投入已迎來回報。
今年8月,沃爾瑪發布本財年第二財季報告,數據顯示,在截至7月31日的三個月內,沃爾瑪總收入達1774億美元(約合1.27萬億元),同比增長4.8%。該季度線上零售表現尤為突出,全球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25%,其中美國業務增長了26%。

電商業務盈利能力上漲?圖源:corporate.walmart
而在更早的5月,沃爾瑪就已經實現了美國及全球電商業務的首次盈利,標志著其電商轉型從“規模擴張”階段邁入“盈利增長”的全新階段。
為進一步鞏固電商優勢,沃爾瑪還在營銷節點上主動出擊。上個月底便沃爾瑪宣布定檔10月“特賣”活動,從10月7日起在線上平臺、線下門店舉行為期一周的促銷優惠,會提供上萬種商品,并提供當日送達、清晨送達、30分鐘達等快速送貨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沃爾瑪選定的大促時間點十分微妙,因為彼時亞馬遜恰好宣布Prime Big Deal Days回歸,時間就定在10月7日至10月8日,雙方直接形成正面競爭態勢。
面對沃爾瑪的窮追猛趕,亞馬遜則將目光投向了沃爾瑪的傳統優勢領域:雜貨賽道。調查數據顯示,8月美國線上雜貨月活躍用戶數量(MAU)有所擴大,其中18-29歲和45-60歲家庭消費主力貢獻了主要增長,這意味著線上雜貨消費已從小眾選擇轉向大眾習慣,市場潛力持續釋放。

線上雜貨月活躍用戶規模擴大?圖源:abasto
為搶占這一賽道,亞馬遜近期整合了原有的Amazon Fresh和Happy Belly兩大雜貨系列,推出全新自有品牌“Amazon Grocery”,涵蓋了牛奶、鮮蔬、肉類、零食及主食廚房用品等上千種品類,產品會同步出現在Amazon.com的電商平臺、Amazon Fresh的線上商城以及線下門店,形成全渠道布局。
另外,該品牌中幾乎所有商品定價低于5美元,這一定價策略精準命中雜貨消費中價格敏感型用戶占比高的特點,直接挑戰沃爾瑪在該領域的價格優勢。

全新自有品牌Amazon Grocery 圖源:businesswire
與此同時,沃爾瑪也計劃對自有品牌食品的配方進行全面調整,使他們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選擇偏好。
舉例來說,沃爾瑪調查顯示,有62%的消費者希望食品成分更加透明,54%的消費者會主動查看成分標簽。因此沃爾瑪在逐步去除合成染料及30種其他成分,包括部分防腐劑、人工甜味劑和脂肪替代物,通過調整配方和替換原料,確保產品在保持原有口味的同時提升健康標準。
總的來說,對行業而言,這場競爭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推動整個零售生態升級的動力。沃爾瑪的電商基建投入將倒逼行業提升配送標準,亞馬遜的低價雜貨策略將加速雜貨品類的線上滲透,而雙方在產品品質與成分上的比拼,最終受益的將是廣大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