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陸續推動出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包括著力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實施定向降準、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等,這些政策形成強大合力,為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取得良好效果。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央行等多部門密集發聲,圍繞中小企業營商環境、創新發展、融資環境等,醞釀出臺新一輪惠企支持政策。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優良的營商環境,江浙滬、粵港澳等地區中小企業發展迅速,與其所處的整個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今年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并著力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更高水平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關于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今年4月公布,在醫療、教育、文化、金融等領域推出22條特別措施,首個放寬準入試點正式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副司長蔣毅上月底在惠企紓困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加快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準入特別措施出臺,積極推進浦東、橫琴等特別措施研究制定工作,支持湖北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同時,相關部門還將繼續推動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力爭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恒表示,推動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有利于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運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振企業信心與預期,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同時,也有助于加快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據悉,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一段時間,工信部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強電信和互聯網市場監管,破除各類隱形壁壘,消除影響公平競爭、妨礙創新的各種制度束縛,切實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競爭。目前,工信部正抓緊編制中小企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部署完善公平競爭環境、提高融資可得性、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等7個方面重點任務。工信部將加大優質企業培育力度,“十四五”期間,孵化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小巨人”企業。
提升中小企業融資便利性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近日在人民銀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和金融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兩個專項活動,優化地方融資環境,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地流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7.4%。支持小微經營主體超過4000萬戶,同比增長超過30%。9月份新發放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為4.89%,和上年末相比又下降了0.19個百分點。
徐洪才表示,我國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出臺了大量優惠財稅金融政策,包括實施定向降準,銀保監會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規模、增長速度等提出具體要求等,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便利性得到較大幅度提升。9月,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進一步打通融資渠道,對其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小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加之市場優勝劣汰,因此,未來仍需要中小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針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大融資服務力度,發揮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導向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早中期創業企業;推廣完善“信易貸”模式,發揮好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作用,推動納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水電煤氣、倉儲物流、知識產權等信息納入共享范圍,夯實信用信息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中的“基礎樁”作用。
鄒瀾介紹,央行下一步將加強各項惠企政策實施力度,提升小微企業融資的獲得感。一是抓緊推動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政策落實落地。二是繼續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延期還本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效力,運用好再貸款資金引導銀行更多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統籌做好政策接續。三是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小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拓寬支小信貸資金的來源。四是支持小微企業供應鏈的融資,通過再貼現等工具來支持緩解小微企業因為占款所面臨的壓力。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