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挖掘城市發展創新潛能,上海市近日出臺《關于促進“五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聚焦人才、品牌、頭部企業、通道、平臺“五個關鍵”,實施五項重點舉措,推出八個專項行動計劃,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創新內核高能、總部高度集聚、流量高頻匯聚、深度融入全國全球的“五型經濟”生態系統。
《若干意見》提出,要實施資金收付更加便利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體系,探索推動自由貿易賬戶、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融資租賃、跨境資產轉讓等領域金融政策及業務創新試點。推進上海數據交易所建設,開展“正面清單+安全評估”數據跨境試點,在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探索跨境數據流動分類監管模式,打造國際數據港。
《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打通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境內境外流通堵點。實施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從業政策,爭取國家支持出臺一批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在浦東新區先行探索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認可清單制度。實施更加積極的留學人員引進政策,將留學人員創業園打造成為海歸人才來滬創業的有形載體和前沿陣地。
《若干意見》強調要加快培育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的新興產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領域“上海創造”加快轉化為“上海制造”。抓住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機遇,在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快集聚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立足國家戰略需要,在新型海洋經濟、氫能與儲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前沿領域規劃布局一批面向未來的先導產業。適應、引領新需求,聚焦在線新經濟等領域加快培育一批新經濟集群。
上海同時也具備探索國際貿易創新發展的優勢。例如在《若干意見》的八個專項行動計劃中就特別提到,要加快推進跨境電商業態創新,支持企業建設海外倉,拓展離岸貿易“白名單”企業范圍,爭取更有國際競爭力的離岸貿易稅收政策,加快打造國際中轉集拼中心、國際分撥及配送中心等。
業內專家表示,“五型經濟”的提出主要是立足上海經濟的發展特點和優勢。隨著對外開放的推進,上海作為“排頭兵”已發展成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并高度集中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甚至亞太地區的總部。進一步挖掘上海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競爭力,將是其在新發展階段的必經路徑。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