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拿出10億侵權和解
如今跨境賣家出海,不僅要擔心手里的貨是否賣得出去,還得仔細踩到合規的紅線。
消息顯示,時隔一年多,深圳跨境大賣,全球領先ICT設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TP-Link(深圳普聯技術有限公司)的侵權案件終于出了結果,盡管TP-Link最終擺脫了這場官司,但依然需要支付本案原告1.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億)和解金。
TP-Link支付和解金1.35億美元 圖源:Law.com
具體來說,此次案件的原告方NETGEAR于1996年成立,主要從事為全球企業用戶和家庭個人提供優質的網絡解決方案,旗下產品主要包括路由器、交換器等電子網絡設備,與TP-Link高度重合。而TP-Link同樣也是1996年成立,但它跑得要快NETGEAR一步,不僅年營收突破200億大關,而且其網絡與通信產品在全球銷量榜第一的位置上統治了十年之久。
TP-Link主營路由器等網絡與通信產品 圖源:天眼查
狹路相逢,兩家科技巨頭難免產生摩擦。2023年4月,NETGEAR以TP-Link產品侵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了投訴,經過調查,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TP-Link的產品確有侵權嫌疑,違反美國《關稅法》第337條。
而根據當地法律的規定,一旦本案存在侵權事實,便可對經由列名被告的TP-Link以及其分公司出口到美國本土的涉案產品發布有限排除令,這也意味著,TP-Link相關產品或將被全美禁售。眼看著事態往對自己極其不利的方向滑去,TP-Link自然不能坐視不理,與其侵權被罰,不如花錢消災。
二、電商出海危機重重
事實上,隨著國際市場形勢變化,越來越多大賣被侵權問題絆住手腳,并因此交出了不菲的學費。
2021年7月份,亞馬遜汽配及新能源產品大賣Autel所屬公司道通科技就同樣坐上了侵權案件的被告席,為盡快結束糾紛,將精力放到公司業務發展上,2023年12月,道通科技選擇向原告方支付超2億元達成和解。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前三個季度,該公司的凈利潤也才為2.67億元,幾乎與和解金的金額持平。
道通支付超2億和解金?圖源:道通科技
由此可見,侵權官司尤其復雜棘手,即使是TP-Link、道通科技這樣的大賣家,最后也只能認栽。
當然,也有一些實力雄厚的賣家選擇正面應對,采取強硬策略進行抗辯。然而,最終勝訴的案例畢竟少數,大多數賣家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也難以在從中尋到轉機。
舉例來說,此前被美國法院判定為商業秘密侵權的海能達,就因為不滿判罰,先后在北京、廣州、深圳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起訴原告摩托羅拉公司,結果在今年4月被美國法院以違反反訴訟禁令為由施加了額外制裁措施,不僅強制要求全平臺下架所有有關商品,而且該公司每日還需向美國法院繳納100萬美元的罰款,直至完全遵守法院的禁訴令為止。
海能達對講機產品被全球禁售 圖源:海能達
總而言之,海能達、TP-Link等案例也給眾多跨境從業者敲響了警鐘,跨境電商行業的水深不見底,賣家的產品要想出海全球,就必須要比過往任何時候更重視知識產權,加大在知識產權上的投入,合法合規經營,而這也是中國品牌出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