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費狂吃利潤
隨著全球經濟聯動性的加強,跨境電商行業正在加速發展,亞馬遜、沃爾瑪、TikTok Shop、Shopee等電商巨頭帶領大批賣家在海外馳騁,前景可謂一片大好。然而,不斷攀升的物流成本壓力卻逐漸成為賣家出海的絆腳石。
消息顯示,近日,華東家居大賣恒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林股份”)發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
報告指出,2024年第三季度,恒林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0.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1.02%,增速驚人。可惜,雖然銷售規模擴大,但恒林股份當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僅為4600萬元,同比減少55.58%。
恒林股份2024年三季度漲營不漲利 圖源:恒林股份
即使將時間拉長至2024年前九個月,恒林股份“漲營不漲利”的問題依然很明顯。
具體來說,2024年前九個月,恒林股份共計拿下78.11億元營收,較上年同期上漲35.24%;同時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6億人民幣,同比下滑27.32%。
對于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得凈利潤下滑嚴重的原因,恒林股份在報告中解釋稱:“主要系本報告期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匯兌虧損同比增加、海運費上漲、提高市場占有率拓展新渠道所致。”
凈利潤減少的原因 圖源:恒林股份
二、運費上漲賣家吃苦
不得不說,過去一年中,跨境物流成本就如脫韁的野馬一樣一路飆升,儼然成為賣家出海的攔路虎。
自2023年年底開始,紅海危機使得曼德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航運秩序亂如一鍋粥,航運公司不得不選擇繞道好望角,導致船舶航程延長,多港出現擁堵延誤,大部分航線的價格隨之飆升。
最先聽到風聲的就是各大船運公司,自2024年3月以來,包括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以及現代商船HMM在內的多家知名船運大企陸續發布漲價通知,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運價上漲最多達2000美元,亞洲至拉美航線的運價更是達到每40英尺9000至10000美元。
多家船運公司上調運費 圖源:倉搜海外倉
此外,恒林股份作為跨境家居領域的頭部賣家,其業務聚焦于辦公椅與軟體家具的銷售,在行業內屬于典型的大貨類賣家,這類產品通常體積較大、重量較重,對國際物流價格的波動也更為敏感。因此,在過去一年一波波海運漲價潮的沖擊下,恒林股份利潤承壓也是再正常不過。
幸運的是,航運價格高企的現象在2025年后有所緩解,隨著新船交付量提升以及歐美消費需求萎縮,全球航運市場熱度下滑,各航線運普遍下跌。據悉,今年年初到2月8日,用集裝箱運輸貨物的運費平均下降了15%,運費成本已大大低于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
航運價格下降 圖源:航運在線
著名海事咨詢公司Sea-Intelligence則預測稱,如果集裝箱航運公司能夠再次安全穿越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未來各大海運公司可能會為了搶奪更多客源開啟“價格戰”。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海運運費持續下降,恒林股份今年的業績壓力有望大幅緩解,并且成本的降低與銷售規模的擴大有望將形成合力,推動營收利潤的雙雙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