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布,將加快推進對特朗普政府多項關稅政策合法性的審查進程,并計劃于 11 月首周就相關案件展開口頭辯論。這一舉措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因其不僅可能對美國國內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還將在全球貿易層面掀起波瀾,更重要的是,有望重新界定美國總統在貿易領域的權力邊界。
此次訴訟焦點集中于特朗普政府依據 1977 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實施的一系列關稅措施。其中,包括面向全球征收的 10%“基準關稅”,針對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伙伴國所設的更高額度關稅,以及所謂的 “芬太尼關稅”。這些關稅政策自出臺以來,便飽受爭議,不僅在美國國內引發諸多行業強烈不滿,在國際上也引發貿易伙伴的廣泛質疑。
美國最高法院決定將進口酒商等 5 家小企業主、美國 12 個州以及一家玩具制造商針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提起的訴訟合并審理。按照當前進度,有望在今年年底前給出終審判決。《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將是最高法院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首次對其關鍵政策的合法性作出判定。裁決結果不僅關乎關稅這一特朗普經濟議程的 “基石”,甚至可能改寫美國經濟走向,并對全球貿易秩序產生連鎖反應。從更深層次看,該判決也是對特朗普持續擴張行政權力的一次重大考驗。
回溯案件歷程,今年 5 月 28 日,位于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 3 人合議庭針對小企業主和美國 12 州提起的訴訟作出裁定,明確指出特朗普無權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征收上述關稅。隨后,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于 8 月 29 日以 7 比 4 的投票結果維持原裁決。不過,上訴法院同時宣布,裁決在 10 月 14 日之前暫不生效,以便特朗普政府有時間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訴訟原告方認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并未賦予總統征收關稅的權力,且當時并不存在可支撐特朗普采取行動的國家緊急情況。此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與最高法院在 2022 年確立的 “重大議題原則” 相悖。2022 年,最高法院裁定,時任總統拜登必須獲得國會明確授權,其政府下轄的美國環境保護署才有權就溫室氣體排放等 “具有重大政治經濟意義的議題” 制定法規。此后,這一 “重大議題原則” 多次被最高法院引用,其中一次成功阻止了拜登政府豁免 4000 億美元學生貸款的計劃。自 2020 年起,保守派大法官在聯邦最高法院以 6 比 3 的人數占據優勢。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等官員多次發出警告,若最高法院最終作出不利于政府的判決,預計到明年 6 月,特朗普政府需返還的關稅稅款最高可達 1 萬億美元,這一后果將對美國財政造成沉重打擊。同時,不利判決還將沖擊特朗普政府已達成的對外貿易協議,干擾尚未結束的貿易談判。目前,美國最高法院已要求原告與被告最遲在 9 月 19 日前遞交法庭文件。在作出終審判決前,特朗普政府仍可繼續執行相關關稅政策。
有分析指出,如果終審判決對特朗普政府不利,政府仍可援引其他貿易法律征收關稅,但需履行多項繁瑣程序,這無疑將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據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統計,截至 8 月初,美國進口產品的有效關稅稅率接近 19%,達到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于美國現當代通常僅 2 到 3 個百分點的關稅稅率。據估算,高關稅導致的物價上漲,可能使美國家庭每年平均多支出 2400 美元。此次最高法院的裁決,不僅將決定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命運,也將為未來美國總統在貿易政策制定方面的權力行使提供重要的司法參考。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