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貿轉外貿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一句深入人心的廣告詞,曾一度把挖掘機與山東藍翔畫上了“等號”。然而殊不知,在這背后,山東濟寧的老鄉們也正默默地在挖掘機領域耕耘著。
山東濟寧薩奧集團總經理韓廣非便是其中之一。2007年,韓廣非決心創業,開始接一些礦山機械的加工生意;2008年,韓廣非帶領薩奧轉做整機產品,目的是打造出自己的挖掘機品牌。
薩奧挖掘機 圖源:Alibaba?
起初,薩奧的啟動資金不足,可制作整機的鋼料又很貴,無奈之下,韓廣非只能和合伙人去“淘料頭”,在茫茫的市場上尋找別人不要的,但不影響使用的鋼料。
靠著這樣堅定的步伐,薩奧很快在挖掘機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2019年,國內挖掘機市場開始出現下滑跡象,市場需求趨向飽和。
韓廣非敏銳地意識到,不出海,就要出局了。于是,原本只有兩三人的外貿團隊在一年內擴充至15人。2021年開始,薩奧入駐阿里國際站,訂單量一路飆升,外貿團隊也繼續擴充。
同年,薩奧為電影《流浪地球2》贊助16臺工程照明車,在電影大爆后,薩奧的品牌知名度也進一步在海外打響,不少外國客戶慕名而來,甚至一位英國客戶還特意飛來濟寧工廠,點名要訂購同款工程照明車。
薩奧贊助的工程照明車 圖源:微博
據韓廣非透露,今年上半年,薩奧在阿里國際站的訂單交易額同比增長了50%,在公司整體營收中,外貿收入占比已經超過了七成,預計到今年底,薩奧的整體外貿增長將達到70%。
二、集體出海
從內貿轉向外貿,韓廣非的感概是“寧愿做錯,也不能錯過。”隨著國內基建潮逐漸冷淡,國內機械設備市場也進入新的調整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國產機械設備企業轉型出海是大勢所趨。
除了薩奧,在歐美的農場、非洲的村莊、中亞的礦山上,還有很多來自山東制造企業的機械設備。
比如另一家主營大型工程機械的恒旺集團,借著肯尼亞客戶的打井需求,恒旺靠賣鉆機賺到了出海的第一桶金。此后,在阿里國際站上,恒旺的生意每年都有40%至100%不等的增長,甚至,公司現有的供給也一度跟不上國際站上找來的顧客需求。
恒旺土壤測試鉆機 圖源:Alibaba?
可以說,這幾年,國產機械制造廠商們也搭上了跨境電商的“順風車”,在海外各種工程作業場上發揮著中國力量,并且這樣的趨勢還在繼續發展。
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工程機械的買家規模年同比增速30.38%,其中,歐美、中亞、東南亞市場的增長最為突出;今年4月份以來,濟寧新入駐阿里國際站的商家數量也大幅增長,同比增加了76.2%。
此外,海關總署數據也顯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正迎來出海熱。今年1月至7月,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為317.46億美元,其中,進口金額15.27億美元,同比下降1.39%;出口金額302.19億美元,同比增長3.89%。
國產工程機械迎來出海熱 圖源:中國經濟網
隨著越來越多的山東老鄉把工程機械銷往海外,老鄉們的出海故事還將迎來新的輝煌篇章。在無數個出海人的見證下,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正日益崛起。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山東挖掘機,挖進了老外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