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閉店清倉
市場的風云變幻從未停歇,有人入場,有人出局。
最近,澳大利亞服裝零售商真維斯(Jeanswest)宣告破產,公司將在未來數月內關閉90多家門店,這相當于直接停運真維斯澳大利亞線下零售渠道。
真維斯破產倒閉 圖源:abc.net.au
內部人員把這一結果歸因于生活成本上漲,消費者支出減少,進而導致品牌實體店難以為繼。在一份聲明中,真維斯表示:“公司已經盡全力維持經營,但經過五年的艱難掙扎,我們不得不放棄這一決定。”
眼下,真維斯正在進行季中促銷,預計所有停業門店庫存將很快開始清倉甩賣,同時線上渠道也將同步銷售,盡可能地減輕公司債務負擔。
此前,2020年初,真維斯就曾遭遇過閉店危機,并且已經進入了破產程序,但很快真維斯就找了新買家,開始縮減業務規模,逃離破產邊緣。這回,真維斯再度宣告破產,恐怕是無力回天。
真維斯曾進入破產程序 圖源:nzherald.co.nz
事實上,真維斯的遭遇并非個例,其總結的閉店原因“生活成本上漲”,同樣讓其他零售商們倍感壓力。
在真維斯之前,時尚零售集團Mosaic宣告破產,幾百家門店被迫關閉,公司還欠下近2.5億美元債務。奢侈零售商Harrolds在經營了近40年后破產清算,負債達1600萬美元。在線時尚零售平臺Ally Fashion宣布倒閉,公司因未償還租金而被迫清算……
這一個個品牌接連倒下,不免讓人唏噓。這也再次提醒所有賣家,市場趨勢變化多端,其影響難以估量,最好的應對方式便是時刻感知,直面挑戰。
二、新勢力強勢崛起
其實讓真維斯破產的原因,又豈止是生活成本上漲。畢竟整個市場大趨勢始終在增長,有人出局,只能說明后來者居上。
比如以前,在電商領域,eBay、Etsy、Redbubble和Catch.com.au是澳大利亞市場上四大領頭羊,但現在,這些平臺都或多或少失去了一些市場份額,甚至Catch澳大利亞已經決定在今年4月底關閉。
Catch澳大利亞關閉 圖源:Catch Marketplace
而這些失去的市場份額自然是落到了后來者手里,比如Temu、Shein、亞馬遜。根據澳大利亞郵政最新發布的電商報告,2024年澳大利亞網購支出達690億美元,同比增長12%,這其中,亞馬遜、Shein和Temu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研究公司Roy Morgan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網購人群中有大約400萬人至少在Temu購買過一次東西,大約200萬人至少用過一次Shein。僅Temu一家平臺,年銷售額就有望超過20億美元。
電商情報公司Pattern的報告則指出,2023年,亞馬遜首次超越eBay,成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電商平臺。
亞馬遜成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網購平臺 圖源:pr newswire
顯然,在市場動蕩中,新勢力已經強勢崛起,并逐漸占領高地,競爭失敗的平臺自然就會失勢,甚至被淘汰,這在任何市場里都是亙古不變的規律。這種競爭結果對一家平臺來說,可能是一次飛躍也可能是一次驟降,但對整個市場發展來說,將是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