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躋身銷量前十
都說“不出海就出局”,越來越多國產汽車品牌已經不滿足于在國內發展,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
截至今年5月,比亞迪發公告宣布在日本的上牌量有新的突破,刷新“單月”和“歷史最高”紀錄,首次進入日本進口車品牌銷量前十。
東京電車內的BYD廣告?圖源:迪行亞太圈
詳細來看,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4月上市SEALION 7(海獅07)的強勢表現,該車型靠著出色的產品力和高性價比贏得消費者青睞,上市首月就貢獻近60%的品牌銷量,成為推動增長的核心動力。
眾所周知,日本作為傳統汽車強國,本土汽車品牌長期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市場競爭極為激烈。而比亞迪自2022年正式進軍日本市場以來,憑借精準的市場策略和過硬的產品實力,逐步站穩腳跟并實現銷量的爆發式增長,足以看出其實力。
另外,比亞迪的海外成功并非局限于日本市場,而是在全球范圍內多點開花,在很多市場都表現很好,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舉例來說,此前新加坡陸路交通局登記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比亞迪共售出3002輛汽車,占新加坡汽車總銷量的20%,同時也成為了今年以來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
比亞迪新加坡銷量第一 圖源:marketscreener
上個月,比亞迪還官宣進入羅馬尼亞市場,為了迅速打開當地市場還與羅馬尼亞本土頗具實力的經銷商Tiriac Auto和DAB Auto攜手合作,在布加勒斯特正式開啟首家門店。
進入羅馬尼亞市場?圖源:libertatea
對于出海,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多次明確表示,海外市場是比亞迪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今年,比亞迪為海外市場設定了宏偉的銷售目標:2025年要賣出550萬輛車,其中海外市場的比例要占到80萬輛。
截至目前,比亞迪已經進入東南亞、歐洲、澳洲等多個重要市場,全年海外汽車銷量突破40萬輛。
2.國產汽車加速出海
中國汽車品牌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場迅速崛起,得益于多方面的綜合優勢。
首先,在技術研發方面,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投入,中國汽車企業在新能源電池技術、智能駕駛技術等核心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其次,中國汽車產業擁有完善且高效的供應鏈體系,能夠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生產制造,具備更強的價格競爭力。
而從時間線上來看,大概從2021年起,國產汽車就在出海這條路上開始狂奔。從海關發布的數據可以發現,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首度突破200萬輛,2023年更是攀升至近500萬輛,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2024年出口量 圖源:汽車出口市場公眾號
事實上,出海且有著不錯表現的汽車品牌也不只是比亞迪,許多品牌都在全球汽車市場中嶄露頭角,共同改寫著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
就以小鵬汽車為例,憑借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和獨特的產品定位,成功吸引了歐洲消費者的關注,表現可圈可點——小鵬G6打破歐洲充電紀錄,并獲得西班牙Carwow“最佳科技汽車”大獎;小鵬G9在法國獲2024年Automobile Awards“評審團最愛車型”;小鵬在丹麥連續兩年獲得“技術先鋒”稱號等。
另外,在上個月的米蘭設計周上,小鵬汽車再度亮相官宣進入意大利市場,成為唯一亮相于核心場地ADI Design Museum進行展示的中國品牌。
小鵬汽車登陸米蘭設計周 圖源:小鵬汽車
但在海外開疆拓土,挑戰肯定還是有的,例如部分國家和地區為了保護本土汽車產業,設置貿易壁壘,如高額關稅、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準入門檻等,增加了中國汽車進入當地市場的難度和成本。
為了更好在海外發展,各大車企也在各出絕招,其中比亞迪在今年5月,就在匈牙利舉行歐洲總部官宣儀式,準備建設其在歐洲的首個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
比亞迪在匈牙利成立歐洲總部?圖源:比亞迪汽車
總的來說,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銷量突破以及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的集體崛起,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正逐步從汽車制造大國向汽車制造強國邁進。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汽車出海之路依然充滿挑戰,需要中國汽車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積極應對市場競爭,方能在海外市場扎根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