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不抵債
大多數時候,市場競爭處于動態平衡,有人嶄露頭角,便有人黯然離場。
最近,深圳智能家居、智能寵物用品大賣貝仕達克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蘇州柯姆電器因其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公司擬以債權人的身份向法院申請蘇州柯姆破產清算。
貝仕達克子公司破產清算 圖源:巨潮資訊
截至今年3月底,蘇州柯姆資產總額為4148.32萬元,但負債總額高達8073.91萬元,明顯資不抵債。此外,今年一季度,蘇州柯姆營收1164 萬元,凈虧損355萬元,虧損趨勢仍然持續。這樣的經營狀況下,破產清算也是意料之中。
公開信息顯示,蘇州柯姆成立于2019年,前身是蘇州凱麗保姆電器,一家自研自銷,主營真空吸塵器、空氣凈化器、廚房小家電等智能家居用品的專業公司。憑借先發優勢,凱麗保姆巔峰時期年電機產能達500萬臺、整機產能超600萬臺,年銷上億元,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在家電出海領域風生水起。
2019年,貝仕達克計劃拓展智能家居領域,以325萬元收購蘇州柯姆32.5%股權;2020年增資1250萬元,持股比例提升至70%;2021年收購少數股東股權,貝仕達克最終持股83.33%,實現絕對控股。
貝仕達克絕對控股 圖源:天眼查
照理說,持續的資本加持,蘇州柯姆應該動力十足,越做越強。然而,野蠻的發展模式,卻讓蘇州柯姆日漸缺乏創新能力,被競爭對手狠狠甩在了后頭。
彼時,在智能家居領域,蘇州柯姆本身已經出現了增長疲軟,新品技術升級緩慢,市場份額被對手蠶食,缺乏自有品牌建設。但蘇州柯姆卻選擇拓展新業務,而且還是健身器材、美容器具這樣的偏紅海類目。這樣的發展模式下,結果可想而知。
而對于貝仕達克來說,子公司破產清算,多少也會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是賬款難以收回,可能影響后續財務指標。截至今年5月底,貝仕達克對蘇州柯姆的應收賬款約202.30萬元,其他應收款約3842.75萬元。
賬款難收回 圖源:巨潮資訊
另一方面,貝仕達克收購蘇州柯姆,本身是為擴大智能家居業務,是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但眼下,蘇州柯姆不僅沒能繼續增長,還面臨破產清算,這背后的損失無疑是全局性的。
二、智能賽道加速洗牌
其實,通過收購發展新業務本身,是一條非常合理的道路。但問題在于,收購后雙方并沒有形成足夠的協同效應,缺乏做新產品的創新力,進入新興市場,自然也就缺乏最核心的競爭力。
當然,這也可能是公司在戰略方向上出現了問題。畢竟進入一條新賽道,總是需要制定一些戰略目標,但作為新玩家,如果對市場趨勢把握不夠明晰,或是對自身實力認識不夠到位,做出來的規劃便有可能缺乏可行性。
前不久,深圳一家明星大賣森合創新科技宣布解散,這家公司曾被視為割草機器人賽道的新起之秀,最終卻倒在了主打產品交付前。
官網停運 圖源:oasalife
2022年,森合創新成立,創始人也是智能清潔巨頭云鯨智能的早期聯合創始人。在天使輪融資,森合創新便獲得近億元資金支持。2024年,森合創新推出全球首款采用卷軸切割系統的割草機Oasa R1,這款產品以無邊界導航、卷軸刀片設計為賣點,預售期便吸引了上千名用戶,銷售額達230萬美元。
Oasa R1割草機器人海外眾籌 圖源:Kickstarter
然而,也正是這種技術創新,給森合帶來了“致命挑戰”。有業內人士分析,Oasa R1采用的卷軸刀片精度高、工藝復雜,制造成本高昂,加上傳感器、驅動單元等組件,很難保證量產的品質。
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去年底Oasa R1在啟動小批量生產時,就遭遇過量產困難、部分核心模組外采困難等問題,導致產品交付延遲。這期間,森合為了解決交付問題,不斷追加投入,研發、物料、人力成本持續提升,導致公司資金鏈也開始出現問題,最終公司直接解散。
創始人李暢公開表示,“累積的運營與財務壓力,最終超出了公司維持項目的能力”,算是徹底宣告這一創新項目的結束。
創始人宣布倒閉 圖源:森合創新
可以看到,無論蘇州柯姆,還是森合創新,失敗都源于公司戰略失誤。對其他賣家來說,這也是深刻警醒。在發展新業務、拓展新市場時,還得深思熟慮,充分評估自身實力與市場風險。在能力范圍內,實現最大創新,在迭代中不斷提升競爭力,保持穩健的節奏,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