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空運中,成本受艙位供需、貨物屬性、操作流程等多重因素影響,想要實現有效降本,需從運輸全鏈路的關鍵環節入手,結合自身貨物特點與運輸需求制定策略。接下來,百運網將為您分享 5 個經過實踐驗證的技巧,可幫助企業或個人合理控制空運成本,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 精準規劃運輸時間,避開旺季與高峰
空運價格的波動與 “時間” 高度相關,旺季的艙位緊張會直接導致運價飆升,因此 “錯峰運輸” 是降本的基礎操作。
避開傳統旺季:國際空運的旺季通常集中在重大節假日前后(如歐美圣誕季、中國春節前)、跨境電商大促期(如 “黑五”“雙十一”)及某些行業的生產旺季。若貨物并非緊急需求,可提前 1-2 個月或延后 1 個月安排運輸,此時艙位充足,運價可能比旺季低 30%-50%。
合理選擇航班時段:同一航線的不同航班(如直飛 vs 中轉、白天 vs 夜間)價格存在差異。夜間航班或非高峰時段的航班,因市場需求相對較低,運價可能更具優勢;若對時效要求不極致,選擇中轉航班也比直飛航班成本更低(需權衡中轉帶來的時間成本與價格節省)。
提前鎖定艙位:對于長期有運輸需求的貨主,可與貨代或航空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提前鎖定固定艙位與優惠運價,避免臨時訂艙面臨的高價與無艙風險。
2. 優化貨物包裝與計費重量,減少 “隱性成本”
空運費用以 “計費重量” 為核心計算依據(取實際重量與體積重量的較大值),貨物包裝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計費重量,進而影響總成本。
壓縮體積重量:體積重量的計算公式通常為 “長 × 寬 × 高(cm)÷6000”,體積越大,計費重量越高??赏ㄟ^優化包裝實現 “減重”:例如將松散的泡貨(如羽絨服、泡沫制品)壓縮打包,使用更輕薄但承重性強的包裝材料(如高強度紙箱替代木箱),減少包裝本身的體積與重量。
避免 “過度包裝”:部分貨主為保護貨物會采用多層包裝,但空運中貨物裝卸規范度較高,且機場倉庫有基本防護措施,過度包裝只會增加實際重量與體積??筛鶕浳飳傩?如易碎品需緩沖材料,普通工業品可簡化包裝)定制適配包裝,在保證貨物安全的前提下減少冗余。
合并小批量貨物:若有多批小重量、小體積的貨物發往同一目的地,可將其合并為一票貨物運輸。單票貨物重量越大,單位重量的運價通常越低(航空公司或貨代對大宗貨物有階梯價優惠),同時還能減少單票貨物的操作雜費(如訂艙費、文件費)。
3. 選擇優質貨代,整合資源實現 “成本優化”
對多數貨主而言,直接對接航空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弱,而專業貨代憑借資源整合能力,能幫助貨主拿到更優價格與服務,是降本的關鍵 “幫手”。
篩選 “資源型貨代”:優質貨代通常與多家航空公司(包括全貨運航空公司、客運航空公司的貨運部)有深度合作,能根據貨物特點(如普貨、敏感貨、大件貨)匹配性價比最高的渠道。選擇時需重點考察貨代的航線資源、艙位保障能力及過往報價透明度,避免選擇僅依賴單一渠道、隱性收費多的貨代。
利用貨代的集運服務:中小貨主的單票貨物重量若不足 100kg(空運 “小貨” 門檻),運價通常較高。此時可借助貨代的 “集運服務”—— 將多個小貨主的貨物集中拼成 “大貨”,以大貨運價結算,單票貨物成本可降低 20%-30%。
讓貨代參與 “前期規劃”:在確定貨物運輸需求初期,即可將貨物信息(品名、重量、體積、目的地)同步給貨代,讓其提前測算成本并提供方案。例如,貨代可能會建議調整發貨時間、拆分貨物批次,或推薦更優的起運機場(如鄰近城市的機場運價更低),實現 “源頭降本”。
4. 規范單據與貨物信息,避免 “異常成本”
空運流程中,單據錯誤、貨物信息不符等問題會導致清關延誤、罰款甚至貨物被扣,這些 “異常成本” 往往比基礎運費更高,因此 “避坑” 也是降本的重要環節。
確保單據信息一致:空運提單、發票、箱單、報關單等所有單據的核心信息(如貨物品名、HS 編碼、重量、價值、原產地)必須完全一致。例如,若提單上的貨物重量與報關單不符,海關可能要求重新稱重、補正文件,產生額外的滯港費、操作費;若品名描述模糊(如 “日用品” 未細分),可能導致歸類錯誤,多繳關稅。
提前確認貨物屬性與合規要求:發貨前需明確貨物是否為 “敏感貨”(如帶電產品、化妝品、食品),這類貨物通常需要額外的認證文件(如 MSDS、FDA 認證),若未提前準備,可能被航空公司拒收或海關扣貨,不僅要承擔退運費用,還可能產生罰款。
準確申報貨物價值:過低申報貨物價值(為少繳關稅)可能被海關認定為 “低報漏稅”,面臨罰款、補稅;過高申報則會增加關稅與保險費用(若購買貨運保險)。需根據貨物實際價值如實申報,同時保留采購合同、發票等憑證,以備海關核查。
5. 長期合作與數據復盤,實現 “持續降本”
降低空運成本并非 “一次性操作”,而是需要通過長期管理與優化,建立穩定的降本機制。
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與優質貨代、航空公司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不僅能獲得更優惠的固定運價,還能在旺季獲得優先艙位保障(避免臨時高價搶艙)。例如,年運輸量較大的貨主可與貨代簽訂年度框架協議,約定階梯運價(運輸量越大,折扣越高)。
復盤運輸數據,優化方案:定期梳理過往的空運訂單,分析不同航線、不同貨代、不同運輸時段的成本差異,找出 “高成本環節”。例如,若發現某條航線的中轉航班雖時效稍慢,但成本比直飛低 40%,且貨物對時效無嚴格要求,可將該中轉航線設為優先選項;若某類貨物頻繁因包裝問題產生額外費用,可優化包裝標準。
探索 “混合運輸” 模式:對于部分非緊急貨物,可采用 “空運 + 其他運輸方式” 的混合模式。例如,將貨物通過海運運至鄰近的樞紐機場,再轉空運至目的地,比全程空運成本更低;或對緊急貨物采用 “空運加急”,對常規貨物采用 “空運經濟艙”,通過差異化安排平衡時效與成本。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