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政府正式宣布,自2025年10月25日起,徹底取消41美元以下跨境小額包裹的增值稅豁免政策。這意味著此前無需繳稅的低價跨境商品,如今將與中高價值包裹適用統一稅制——所有0至500美元的跨境直發訂單均需繳納19%的進口增值稅。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保留了“500美元以下包裹免關稅”的條款,形成“增值稅全覆蓋+關稅分級豁免”的雙重規則。同時,稅費征收模式發生根本轉變:不再由海關在清關環節核驗征收,而是改由跨境電商平臺在消費者下單時直接代收代繳,這一調整大幅提升了征管效率。

二、政策動因:包裹量激增與稅收公平的雙重考量
此次稅改的出臺,源于智利跨境包裹市場的爆發式增長與稅收體系的結構性矛盾。數據顯示,智利國際快遞包裹收件量從疫情前的每年50萬件飆升至2023年的2000萬件,短短三年增長40倍。其中74%的包裹申報金額低于41美元,59%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成交,大量低價商品借助免稅政策涌入市場。
從政府視角看,新政兼具“增收”與“公平”雙重目標:一方面預計每年可新增稅收4000萬美元,彌補財政缺口;另一方面直指“稅基侵蝕”問題——跨境低價商品的免稅優勢,對繳納19%增值稅的本地零售商形成不公平競爭,新政有望重塑市場平衡。此外,智利財政部指出,90%的進口包裹價值在40美元以下,全面征稅可推動物流體系從“碎片化清關”向規范化升級。
三、市場沖擊:中小商家承壓,旺季訂單存變數
新政落地正值海外雙11、黑五等消費旺季前夕,對高度依賴低價策略的跨境電商生態帶來直接沖擊。
對消費者而言,19%的增值稅將直接推高購物成本。以30美元的服裝為例,稅后價格將增至35.7美元,價格敏感度較高的日用品、快消品需求可能出現短期下滑。對商家尤其是中小賣家,成本傳導壓力更為明顯:若自行承擔稅費,利潤率將被壓縮;若轉嫁給消費者,可能喪失價格競爭力。
從品類看,此前占比超七成的41美元以下商品受影響最大,包括3C配件、家居飾品、美妝小樣等細分領域。而500美元以上的高價值商品因按DDU模式(未完稅交貨)處理,需消費者自行清關繳稅,可能引發訂單拆分潮。
四、破局路徑:平臺賦能與模式轉型雙線并行
面對政策調整,跨境電商平臺與商家已啟動應對機制,其中速賣通的“三板斧”策略頗具代表性:
1. 稅費代繳減負 :平臺自動為0至500美元跨境訂單及0至3000美元本地發貨訂單代收代繳增值稅,商家無需手動改價,可節省大量運營成本;
2. 專項補貼穩價 :通過平臺補貼抵消部分稅費成本,幫助商品維持價格競爭力,緩解旺季訂單波動壓力;
3. 海外倉流量傾斜 :使用智利本地海外倉的商家可獲得“本地發貨”標識,進入流量綠色通道,還能享受物流時效提升、成本降低的優勢。
對商家而言,長期轉型更關鍵:一是優化選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低稅率敏感度商品的占比;二是布局本地倉,借助“前置庫存”規避跨境直發的稅費成本與時效風險;三是調整營銷策略,通過包郵、組合套餐等方式降低消費者對稅費的感知度。
結語:短期陣痛與長期規范的平衡術
智利此次稅改本質上是跨境電商高速發展與稅收征管體系適配的必然結果,短期雖給市場帶來陣痛,但長期將推動行業從“低價競爭”向“價值競爭”轉型。對從業者而言,與其糾結政策變動帶來的成本壓力,不如借力平臺工具、優化供應鏈布局,在規范化的市場環境中搶占先機。畢竟,年增速保持兩位數的智利跨境市場,仍潛藏著值得挖掘的增長機遇。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