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耳機賣到市場第二
海外市場就屬3C類目賣得最好,早些年這片藍海跑出了韶音、安克Soundcore等一眾大賣,只不過近幾年隨著賽道日漸擁擠,能脫穎而出的品牌屈指可數。然而,就是在這片卷生卷死的生意場上,有一家中國小眾品牌橫空出世,只用5年就干到了細分類目頭部。
它就是深圳市麗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麗耳科技)旗下耳機品牌EarFun,由品牌創始人White于2018年創立。盡管彼時全球耳機賽道已經相當擁擠,但White出于對音樂的熱愛,還是毅然選擇入局,并且在品牌起步階段就瞄準了海外市場。

EarFun耳機產品 圖源:Root Nation.com
不過,“萬事開頭難”,作為新玩家的EarFun,既要面對蘋果、森海塞爾、索尼、舒爾等頂尖巨頭的重兵布陣,又需在眾多低價品牌和白牌廠商的圍剿下爭奪份額,可謂腹背受敵。
向上突破,難以跨越巨頭設下的技術高墻與品牌護城河;向下競爭,又易陷入低價紅海,利潤微薄難以為繼。相較之下,中端市場尚存結構性機會,一批注重品質、追求性價比的中產用戶正待挖掘,于是EarFun選擇從這里切入。
2019年,EarFun正式出海,將主力戰場放在亞馬遜歐洲站點。考慮到行業巨頭定價高昂,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白牌產品又在音質、續航等核心體驗上嚴重妥協的市場痛點,EarFun選擇走一條平衡之道:在保障良好音質與實用性能的基礎上,將價格控制在主流消費者可接受的范圍內,不讓成本成為阻礙用戶選擇的“那一刀”。
為此,EarFun投入團隊近三分之一的人員用于研發,持續夯實耳機產品性能。同時又將合規作為品牌建設的重點任務,提前通過了歐洲的CE認證、ROHS認證、WEEE認證等強制性要求,為快速切入歐洲市場奠定了基礎。

EarFun產品在歐洲站銷售 圖源:Amazon
事實證明,EarFun的策略是正確的,品牌成立后短短五年時間里,產品就已經遍布歐洲市場,多次獲得海外銷量第一的成績,在一向以挑剔著稱的德國市場,EarFun也穩坐類目品牌TOP2。
更難得的是,在海外市場一路高歌的同時,EarFun也積累起了相當不錯的品牌名聲。音響圈知名雜志《What Hi-Fi?》在過去幾年給EarFun旗下多款產品留下了五星滿分推薦,知名科技媒體TechRadar近期還將EarFun Air Pro 4+列為“IFA 2025最值得關注的15款產品”之一,指明該產品為“最佳真無線耳機”。

EarFun產品被列為年度最值得關注產品 圖源:TechRadar
二、耳機切忌盲目出海
EarFun短短幾年就在海外花開遍地,也側面說明耳機市場仍存在大把商機。
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就顯示,2023年全球耳機市場規模達到347億美元,預計2024年至2032年期間,該市場還將以約4.1%的增速持續擴大,直至2032年的496億美元。

全球耳機市場將保持增長 圖源:Global Market Insights
然而,隨著耳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行業門檻正被不斷抬高。此時若缺乏核心優勢與清晰定位,普通賣家盲目入局恐怕只會碰個滿頭灰。
基于此,部分企業選擇通過差異化策略,成功開辟出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徑。
國產耳機品牌QCY就是成功案例。在啟動出海業務之初,QCY便有意避開競爭激烈的歐美日等成熟市場,轉而聚焦于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同時,品牌高度重視本地化運營,例如在年輕人集中、手游文化興盛的東南亞地區,QCY首批上市的產品即主打“游戲模式”,以低延遲音畫同步功能精準切入細分需求。
這一策略成效顯著。據Canalys發布的全球真無線耳機廠商排名,QCY在拉美市場份額已躋身前五,在巴西等重點市場更是僅次于三星與蘋果,穩居第三。

QCY位列拉美Top5圖源:Canalys
除了戰略性地選擇新興市場,也有企業憑借對細分功能的深耕出奇制勝。
比如,深圳翻譯耳機品牌Timekettle(時空壺)便是在翻譯耳機這一尚未形成穩定競爭格局的品類中成功立足。2024年,隨著W4 Pro系列的推出,該品牌全年總營收突破2億元,海外銷售占比達70%,北美市場占有率高達40%,成功逆襲全球AI翻譯耳機領域頭部品牌。

Timekettle M2翻譯耳機 圖源:Timekettle
總而言之,EarFun、QCY與Timekettle的成功路徑雖各不相同,卻共同揭示了一條出海真理:在看似飽和的紅海市場中,精準定位、差異化競爭與本地化深耕,仍是中小品牌實現破局、贏得可持續增長的核心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