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貨速度要求變高
隨著在線購物的普及,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習慣了便利的購物體驗,并且對購物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根據Radial對1000名美國成年消費者進行的最新調查,在受訪者中,有29%的消費者希望商品能在2到3天內送達,與2023年相比增長了53;有近半數(45%)的消費者認為3到5天的送貨時間是合理的,這一比例也同比增長了22%;只有26%的消費者表示,能接受等待一周或更長時間的配送周期。
消費者要求更快的送貨時間 圖源:businesswire
可以發現,在短短一年時間,消費者對商品配送速度的要求就有了顯著的提升,更致命的是,有73%的消費者表示,如果零售商在節日期間無法提供理想的送貨或退貨體驗,將不會再從該商家處購買。
對零售商以及商家來說,旺季是一年中提升業績最好的時機,如果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沒能抓住消費者,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為了在物流服務上更好滿足消費者,各大電商平臺也是想盡了辦法。此前,沃爾瑪率先拉開假日購物季序幕,在旺季是除了有優惠、折扣等,也在送貨服務上花了一番功夫:將使用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來擴大送貨范圍。
而亞馬遜的操作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年9月,亞馬遜宣布Amazon Key車庫內送貨服務正式向加拿大Prime會員開放,倘若Amazon Prime會員車庫門開啟器與亞馬遜的智能系統兼容,并在下單時選擇車庫送貨選項,包裹就能直接送到車庫。
服務拓展至加拿大 圖源:aboutamazon
2.高要求已成常態
實際上,在購物速度這塊,消費者不僅“卷”賣家,自己也開始“卷”了起來。
由于今年感恩節和圣誕節之間的間隔時間較短,為了避免出現物流延誤導致物流延誤的情況,很多消費者都選擇了提前購物。據Skai對1000名美國消費者的一項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都決定在11月啟動購物計劃,而有15%的消費者還不到10月就已經開始了假日季的購買。
提前開啟假日季購物 圖源:Skai
另外,除了美國市場,還有很多地區的電商平臺也都意識到了送貨速度的重要性,開始不斷提升自己的相關服務。
例如此前,韓國電商巨頭Gmarket就與物流公司CJ大韓通運達成了合作,計劃推出“Star delivery”次日達送貨服務。具體來說,只要消費者在下午8點前下單,就能保證第二天把商品送到你手中,如果交貨有延遲,還會向消費者賠償獎勵積分。
推出次日達服務 圖源:THE KOREA ECONOMIC DAILY
該服務覆蓋14個產品品類,總數量約15萬種商品,并且Gmarket還表示,未來該服務覆蓋范圍還會擴大,通過這一方法來吸引當地消費者下單。
而在印度,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即時購物的需求,快速送貨也開始登上舞臺。不久前,印度時尚電商平臺Nykaa啟動了10分鐘送貨服務試點計劃,該服務針對特定郵政編碼區域的消費者,能做到在3小時內將化妝品送到他們手中,而再往常,這往往需要幾天的時間。?
10分鐘送貨服務 圖源:Nykaa
總的來說,電商發展不斷向前進步,消費者有更高的要求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對各大平臺來說,只有不斷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以及市場份額,這場比賽還遠遠沒有結束。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美國假日季購物熱潮下,送貨速度成突圍關鍵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