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的晴雨表,美股震蕩既反映著市場情緒的變化,更是投資者對“人造數字”支撐下的美國經濟真實狀況的拷問。
北京絲綢之路合作與發(fā)展促進會會長表示,“美股這一輪年初至今的下跌,其誘因早在2020年瘋狂上漲時就埋下了。”
在上一輪美國金融危機沖擊下,道瓊斯指數在2009年3月9日創(chuàng)下6440.08點的歷史低點,但隨后,美國股市受強有力的財政金融政策支持而不斷攀升。在2020年疫情暴發(fā)后的一年半時間內,美國推出超過8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進一步加劇了資產泡沫。道瓊斯指數自2009年3月9日最低點至2024年12月4日盤中最高點45073.63點上漲了6倍。客觀來看,即便美國科技股在全球占據領頭羊地位,但美國自身制造業(yè)乏善可陳,科技股神話實際上是靠海外工廠和海外市場雙重支撐的。疫情期間,美聯(lián)儲與財政部攜手擴張資產負債表,并推動華爾街推高資產泡沫,制造了虛幻的增長預期。一旦美聯(lián)儲縮表和利率恢復常態(tài),美股必然大暴跌。
疫情過后,美國為了實現貨幣政策轉圜和經濟平滑過渡,亟需驅動外部資金回流。恰在此時,俄烏沖突爆發(fā),俄羅斯通往德國的“北溪-2”輸氣管道被炸斷,配合了歐洲資本流向美國的設想。2022年下半年開始,美聯(lián)儲為了在縮表的同時穩(wěn)定住流動性,不斷抬高政策利率,2023年7月利率達到5.25% 至5.5%。所以,疫情后美國股市繼續(xù)暴漲,是靠裹挾海外市場利潤、對盟友抽血、用財政金融手段給華爾街放水這三大因素來實現的。但現在,這三大因素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股市大幅下跌可以說是勢所必然。
從美國企業(yè)的海外利潤來看,華爾街七大科技企業(yè)以及其他跨國企業(yè)的利潤,相當一部分依托于海外市場,而從跨國公司股票增值中獲益的主要是金融寡頭和部分政客,這也是美國政界、投資界千方百計維護股市泡沫的根本原因。但隨著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科技產業(yè)崛起,一部分跨國公司的生產和服務被取代,利潤增長空間開始受限。不僅如此,華爾街的“價值成長敘事”也受到了沖擊。此時,能為美國持續(xù)輸血的盟友及其他國家就成為其關注的重點。
過去美國在需要資本和貿易支持時,往往向盟友開口,也同其他國家談條件。而本屆美國政府大肆推行關稅和經濟制裁策略,打破了既有的全球貿易默契。指望通過關稅讓制造業(yè)回流美國的計劃,忽略了其對經濟循環(huán)可能帶來的巨大沖擊,造成了三個消極后果:一是增加美國進口成本;二是壓低美國企業(yè)的海外利潤;三是打亂貿易伙伴的生產節(jié)奏。至于打亂華爾街資本的預期管理,可能只是連帶效應。
那么,事到如今,美國金融政策的效力受到怎樣的影響?目前,美聯(lián)儲利率政策在全球的指揮棒功能出現下降,標志美國金融體系“跛腳化”。“冷戰(zhàn)”后美元霸權之所以強盛,根本原因在于同期歐美經濟總體處于快速上升階段,無論美元利率政策如何波動都能帶來正反饋。彼時歐元誕生就是為了與美元爭奪歐洲經濟話語權。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后,新興國家對美元政策的警惕性日益提升,紛紛開始“去美元化”,增強本土貨幣和區(qū)域貨幣的話語權。同時,有實力的新興國家也不再簡單地“隨美元起舞”,而是在美聯(lián)儲利率周期變化時采取差異化政策,降低其外溢效應。
因此,美聯(lián)儲和財政部的“放水”和縮表對其他國家的“擠壓”作用正在降低,其“苦果”如今只能美國自己消化。2024年9月起,美聯(lián)儲試圖降低政策利率,壓住居高不下的通脹率,但前期的“燒錢依賴癥”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導致美國把自己的經濟和金融逼到了墻角。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fā)股市震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投資者信心受挫:美國關稅政策的頻繁調整和不確定性,讓投資者對市場前景感到迷茫。例如,特朗普政府時而宣布加征關稅,時而又宣布延期,這種反復無常的操作讓市場預期難以捉摸,投資者無法準確判斷未來經濟走向,從而導致信心瓦解,引發(fā)股市拋售。
經濟衰退擔憂加劇:關稅增加了企業(yè)的成本,可能導致消費者購買價格上升,從而抑制消費,最終可能引發(fā)經濟放緩甚至衰退。據媒體報道,標準普爾 500 指數曾最低跌至 5528.41 點,投資者擔心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征收關稅,可能引發(fā)經濟衰退,進而導致股市大幅下跌。
企業(yè)盈利前景受影響:對于依賴國際市場的企業(yè)來說,關稅政策會打亂其供應鏈,增加生產成本,降低利潤空間。例如,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公司曾警告,關稅很可能導致產品漲價及銷量下降,其股價也因此大跌,對主要股指形成拖累。
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美國加征關稅往往會引發(fā)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導致貿易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這種貿易摩擦會影響全球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進而波及股市。如美國對中國、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加征關稅后,全球股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歐洲的 DAX 指數、英國的 FTSE 100 指數以及亞洲的日經 225 指數、恒生指數等均受到沖擊。
從板塊來看,科技股和制造業(yè)等依賴全球供應鏈和海外市場的板塊往往受到的沖擊較大。如 “美股科技七巨頭” 蘋果、英偉達、微軟等公司,在關稅政策的影響下,股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在過去的三周時間里,“美股科技七巨頭” 市值蒸發(fā) 2.7 萬億美元。同時,金融板塊也會因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而受到影響,標普 500 指數金融板塊曾在關稅政策沖擊下大幅下跌。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yè)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