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制下架侵權產品
這幾天,泡泡瑪特旗下人氣IP搪膠毛絨產品LaBuBu,堪稱頂流中的頂流。線上各大官方銷售渠道均顯示缺貨狀態,線下則排起了長隊,正品供不應求。
正所謂“風浪越大、誘惑越大”,不少跨境賣家抱著“富貴險中求”的心態,鋌而走險銷售仿品及周邊產品,常見的包括娃娃服飾、收納盒、潮流帽飾、主題鑰匙等。為了規避侵權風險,這些產品圖往往會對關鍵信息進行打碼處理、產品標簽標注“for labubu”字樣等。
關鍵信息被打碼圖源:Amazon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亞馬遜對侵權商品的態度向來是零容忍,一場嚴打侵權風暴悄然而至。
近期不少賣家反饋稱,他們收到了平臺高風險違規警告。“我的鏈接還在,但是店鋪直接沒了”“我加了For,抹掉臉,賣的娃娃衣,被封號了”……不少鏈接被強制下架,甚至店鋪遭永久封停。
還有賣家表示,他發現有位同行早在今年3月份就上架了LaBuBu服飾,產品售價僅7.99美金,近一個月內銷量1700多件,一舉沖上類目排行榜第3名。目前正是LaBuBu爆火的大好時機,該賣家卻一夜之間下架了全部相關產品,這可能是遇到了侵權問題。
的確,這個火爆全球的潮玩IP背后擁有大量知識產權保護。
在國際市場,泡泡瑪特通過關聯公司POP MART (SINGAPORE) HOLDING PTE. LTD.,借助WIPO馬德里體系提交“LABUBU”的國際商標申請,重點布局美國、英國、歐盟、東南亞等核心市場,注冊類目大多圍繞玩具類。
LABUBU部分商標產權 圖源:絢藍知產談跨境
而這些未經授權的仿制品在亞馬遜平臺泛濫,部分仿制品批發價甚至超過正版盲盒價格,嚴重損害了正品品牌利益。并且,有些仿品質量粗糙,受到消費者吐槽,有買家在一款產品下評價道:“永遠不要在亞馬遜上購買LaBuBu”,可見對品牌聲譽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目前在亞馬遜上搜索“LaBuBu”,仍有部分相關周邊產品在售,比如展示盒、娃衣、鑰匙扣等。隨著亞馬遜加大審核和打擊力度,若賣家沒有獲得正版授權銷售,到時候可能錢貨兩失,建議賣家們還是合規經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部分在售LaBuBu相關產品 圖源:Amazon
2、亞馬遜重拳出擊
俗話說得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隨著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提升,各大電商平臺和品牌愈發頻繁地發起維權行動。在這方面,亞馬遜一直走在前列。
比如在2023年,全球知名運動相機品牌GoPro發現亞馬遜平臺上存在大量仿冒侵權產品,如三腳架、The Handler浮動手柄,還有一些賣家未經授權使用GoPro注冊的文字和圖案商標信息,當時其聯合亞馬遜起訴產品造假者,大面積下架侵權產品。
GoPro品牌注冊的商標信息 圖源:亞易知識產權集團
亞馬遜發言人對此表示:“當造假者試圖在我們的商店上銷售時,他們不僅侵犯了GoPro等公司的知識產權,而且也誤導了消費者,這是我們不能容忍的。”
可沒想到難以抵擋住誘惑的賣家還有很多,2024年年初,亞馬遜又聯合GoPro起訴了大批侵權賣家,導致3000多家店鋪被一夜清空。
實際上,亞馬遜對打擊侵權行為的手腕一直都非常強硬。一旦發現賣家存在侵權等違規行為,輕則下架產品鏈接、凍結賬號,重則將其告上法庭、開出罰單,賣家可謂是得不償失。
當然了,除了那種“主動”侵權的賣家,也有一些賣家屬于無心之失。由于很多商品技術門檻低、使用范圍廣,很多賣家將其當作生活中常見的品類,很難發現自己已經侵權。
此前荷蘭一家專研液體調配系統的公司就其旗下的一款噴霧產品發起外觀專利維權,涉嫌侵權的產品則是一款噴霧瓶。打開亞馬遜平臺搜索“噴霧瓶”,可以發現有超過6000條listing,這些產品的外形和功能都非常相似,一些熱賣品存在極高的侵權風險。
噴霧瓶專利信息圖源:美國專利局
如今產品侵權已經成為跨境圈老生常談的問題,一次又一次的維權行動,可見亞馬遜對侵權產品堅決打擊的鮮明態度。
因此,跨境賣家若想長久經營,免受平臺嚴打侵權風波影響,還需加強品牌意識,時刻關注商標注冊等動態。同時也要遵守法律法規,切莫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