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墨西哥經濟部長馬塞洛·埃布拉德宣布,政府計劃對來自未與墨西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進口商品征收最高50%的關稅,重點針對汽車、鋼鐵及紡織品等約1400類產品。

據報道,該計劃旨在保護本土產業就業,并防止低價商品通過第三國轉口規避關稅。新關稅政策將覆蓋中國、韓國、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及土耳其等未與墨西哥簽訂貿易協定的國家。
該倡議與墨西哥2026年預算提案緊密相關,提議對多種商品征收10%至50%不等的關稅,涵蓋汽車及零部件、紡織品、塑料、鋼鐵、服裝、玩具、鞋類、家具、紙張和玻璃等諸多行業,涉及進口總額約520億美元。
新關稅將適用于1371個關稅代碼下的進口商品,占墨西哥所有關稅代碼的16.8%。從稅率設置來看,分別有10%、20%、25%、30%、35%和50%幾檔。關稅預計于2026年12月31日前實施,并且存在進一步延長的可能性。

?
具體分類和稅率如下:
?汽車及零部件:關稅將提高至50%。
?鋼鐵產品:如鋼筋、鋼管和鋼卷,擬加征35%的關稅。
?紡織品和成衣:關稅在10%至50%之間。
?鞋類:關稅為50%。
?家具:關稅為35%。
?紙和玻璃制品:關稅為30%。
?塑料制品:關稅為25%。
?電子產品:關稅為20%。
?玩具:關稅為35%。
?摩托車:關稅為35%。
?水泵和風扇:關稅為25%。
?個人護理用品(如洗發水):關稅為20%。
?浴室配件(如水槽和馬桶配件):關稅為30%。
?紙箱:關稅為25%。
……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項提案仍需國會批準,但鑒于執政黨在國會中占據多數席位,外界普遍認為通過的可能性頗高。一旦通過,相關行業的貿易格局將面臨重大改變。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與墨西哥最大貿易伙伴美國的壓力密切相關。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此前表示,加征關稅是“墨西哥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抵御美國關稅威脅并維護本土產業安全。此次政策調整被視為向美國釋放合作信號,同時避免直接引發貿易沖突。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事實上,美國一直對墨西哥施壓,要求其限制中國商品通過墨西哥進入美國。特朗普政府明確要求墨西哥,阻止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墨西哥為了避免美國對其加征關稅,只好對中國商品下手,以換取美國“放一馬”。
除汽車外,鋼鐵和紡織品是受影響最嚴重的領域。墨西哥鋼鐵協會此前警告,低價進口鋼材導致國內產能利用率下降至60%以下。紡織業則面臨35%臨時關稅到期后的進一步沖擊,新政策將延長保護期至2026年4月。

墨西哥經濟委員會指出,高關稅雖能短期緩解產業壓力,但可能推高國內消費成本。例如,汽車關稅上調后,進口車型零售價預計上漲15%-20%,或影響中低收入群體購車需求。
此外,對于墨西哥本土制造業來說,由于其大量依賴中國的機電設備和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可能導致其生產成本上升,出口競爭力下降。
對此,外交部回應稱,中方始終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以及歧視性、排他性措施,堅決反對在他人脅迫下,以各種名目對華設限,損害中方的正當權益,中方會根據實際情況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中國和墨西哥同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互利共贏是中墨經貿合作的本質特征,中方高度重視中墨關系發展,希望墨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貿易發展。
墨西哥擬加征關稅的舉動,本質上是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滲透經濟領域的一個縮影——當“關稅大棒”成為應對產業競爭、迎合外部壓力的工具,最終受損的不僅是中墨兩國的企業與消費者,更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效率。

未來,中墨能否在分歧中找到合作平衡點,不僅考驗著兩國的政策智慧,也將為全球貿易治理提供重要參考——畢竟,在互聯互通的今天,“合作共贏”永遠比“零和博弈”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