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財報
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近日發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亮眼數據既印證了其本土市場的深厚根基,也暗藏著增長背后的復雜挑戰。
詳細來看,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里,Coupang凈利潤同比增長51%,從上年同期的869億韓元增至達1316億韓元(約9500萬美元);營業利潤則增長51.5%,達到2245億韓元;營收同比增長20%,從10.69萬億韓元增至12.84萬億韓元。Coupang表示,此次業績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產品電商以及新業務部門的強勁表現。

營收創新高?圖源:chosun
從數據上來看,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并且今年以來Coupang也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就以二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就實現營收11.9萬億韓元,較去年同期的10.04萬億韓元增長約19%,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季度銷售額紀錄。

Coupang二季度銷售額創紀錄?圖源:MBIZ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Coupang第三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但數據背后依舊“暗流涌動”。
據悉,這是該公司連續三個季度營業利潤徘徊在2000億韓元左右,營業利潤率為1%左右。而本季度的營業利潤雖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1.5%,但還是低于預期的2.101億美元營業利潤。
但盡管短期業績有起伏,Coupang 在韓國電商市場的領導地位仍未動搖。畢竟其標志性的“火箭配送” 服務已覆蓋韓國大部分地區,“凌晨下單、清晨送達”的效率承諾,構建了其他平臺短期內難以復制的用戶心智。
據恩斯坦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在韓國Coupang依舊處于領先地位。數據顯示,預計到2027年電商滲透率指將提升至46%,Coupang的市場領先地位也將進一步強化。

Coupang繼續主導韓國市場 圖源:finviz
2.內憂外患
不得不說,盡管Coupang在規模上仍穩居電商行業第一,看似穩坐韓國電商頭把交椅,但市場競爭的天平已在悄然傾斜。
Coupang 的“內憂”來自本土巨頭的奮起直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Naver。巧合的是,Naver 與 Coupang 在同一天披露三季度財報,業績表現盡顯增長銳氣。
NAVER表示,今年第三季度通過在搜索平臺、電商等主要業務領域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史上最佳業績:第三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15.6%,達到31,381億韓元;營業利潤同期增長8.6%,達到5,706億韓元;營收首次突破3萬億韓元大關,創下季度歷史新高,營業利潤也刷新了最高紀錄。

Naver業績亮眼 圖源:chosun
與Coupang大力投資自有物流中心和配送網絡不同,Naver的電商業務主要通過傭金和廣告收入實現。今年三季度,其電商業務銷售額達9855億韓元,同比增長35.9%,主要得益于Naver Plus商店專注于發現與探索的個性化體驗升級、N配送服務擴大及會員福利強化等因素。
更嚴峻的挑戰來自中國電商平臺帶來的“外患”,Temu、AliExpress等中國電商平臺也在不斷擴大影響力。
從去年開始中國商品在韓國就展現出驚人的吸引力,今年以來這種趨勢愈發明顯。據韓國統計局5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人線上海外直購支出達到1.96萬億韓元,其中約62.4%的直購金額源自中國商品。
而近段時間,韓國國家統計廳發布的《9月韓國網絡購物趨勢》報告則顯示,今年以來,韓國消費者從中國直接購買的商品金額已增加逾6000億韓元,通過AliExpress和Temu等中國平臺購買服裝與時尚產品的消費趨勢也持續上升。

中國商品在韓大受歡迎?圖源:mk
本土對手的強勢復蘇,以及中國電商平臺的加速滲透,迫使Coupang這個行業霸主不得不主動出擊,嘗試通過物流升級與生態開放鞏固陣地。
一方面,Coupang發力物流基建的深化升級,通過建設更多智能物流中心,進一步鞏固其在韓國電商市場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Coupang向中國賣家開放生態,推出極速開店模式,傳統需要15-20 天的入駐流程壓縮至 3 個工作日,從而更好激活品類活力、對抗競爭對手。

Coupang推出極速開店模式 圖源:Coupang跨境電商
短期來看,Coupang通過物流升級與賣家開放策略,仍能守住市場主導地位,其覆蓋全國的智能物流網絡以及長時間積累的活躍用戶基礎,是外來玩家難以快速復制的核心優勢。
但長期而言,競爭的焦點已從“誰能送得更快”轉向“誰能提供更精準的需求匹配”——Naver的內容電商生態、中國平臺的供應鏈優勢,都在沖擊Coupang的傳統領地。因此,Coupang只有不斷優化升級,才能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